一、現狀分析
當前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,連續以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,并持續加大惠農資金的投入力度。
然而,隨著國家對惠農、強農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日益加大,惠農補貼‘筆數多、金額大、受眾廣’的特點隨之凸顯,無形中增加了惠農補貼資金監督管理工作難度,導致貪腐問題成為近幾年來的一個熱點、難點問題,而反腐也成為政府的重要任務。
二、需求分析
傳統的監管方式存在著資金發放全程監管難、資金數據審計難、監督監管量化難、對象身份甄別難等問題,導致惠農補貼資金運行不公開不透明、資金發放不規范不及時,侵吞惠農補貼資金等現象時有發生。主要表現為業務主管部門擅自改變資金用途、資金發放不足額、冒名代領、套取資金、不符合享受條件、基層腐敗現象容易滋生等問題。
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惠農補貼資金監管工作要求,應建立動態惠農資金監管系統,創新監管手段,完善監管機制,落實惠農政策。
三、解決方案
動態惠農資金監管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實現惠農專項資金的全面、實時、動態監控。系統從資金預算、資金撥付、資金執行、資金公開和績效評價五個關鍵環節入手,設置報警閥值,對沒有按規定程序、工作時限的操作都將觸發報警機制(自動預警、分級報警),并在數據日志中留痕保存。通過這一系列流程機制,既提高了工作人員違規操作的風險和成本,又把資金流向的違紀違規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,確保資金使用安全。
此外,系統還結合了“惠農補貼公眾服務平臺”的公示和查詢功能,向老百姓開放多條補貼政策、資金查詢渠道,保障老百姓知曉權的同時,接受民眾的監督和評議,真正實現每筆資金的撥付在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形成多角度、全過程、實時化、動態性的有效監管。
四、效益分析
●嚴格落實國家政策
通過信息技術更好的落實國家對資金監管的要求。
●提升資金監管力度
建立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資金監管機制,確保資金規范運行。
●提升資金監管效率
通過信息技術對資金的申請、下達、撥付、發放、流量、流速、流向進行監控,有利于各級財政部門、監管部門實時監控惠農資金使用情況。
●提升群眾滿意度
建立群眾參與監管的渠道,促進資金監管規范化、陽光化,提升群眾滿意度。
●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島
實現網上協同辦公,有效解決資金監管部門上下級之間、業務主管部門與監管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、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。
●有利于補貼政策決策
有利于領導加強基層財政管理信息的監測,對補貼發放異常情況動態掌控,做到及時反應。